《大提琴》關於抖音

抖音是大提琴左手技巧很重要的一部分,抖音可以增加音量、共鳴,更可以美化音色,甚至表現出不同的情緒。抖音不是單純的搖動手指或手臂,其中有許多細節可以探討。


以下是美國New England Conservatory教授(前Cleveland Quartet大提琴手)Paul Katz關於抖音的教學,連結中有影片示範及詳細的文字解說。
1. 手的姿勢:傾斜或方正的手形、分開或密合的手指對抖音的影響。

2. 持續抖音:抖音的動作是由小手臂啟動,而非手指。不同手指的抖音要能夠聽起來一致。大拇指、二頭肌等部位都需保持放鬆。如此才能讓抖音持續而不中斷。

3. 抖音幅度的大小:幅度的大小和抖音速度是兩件事,抖音幅度的大小取決於小手臂的動作幅度。一般而言音量大時抖音幅度大,音量小時抖音幅度小。

4. 抖音的快慢:抖音的快慢會影響音樂的張力。在文字說明中,Paul Katz教授提出了改變抖音速度的好幾種方法:例如二頭肌的放鬆與否、下沉或輕盈的按弦、指距較分開或密合、方正或傾斜的手形。

以下是知名的Emerson Quartet前大提琴手David Finckel關於抖音的教學影片。(影片原出處:David Finckel Cello Talks
1. 抖音介紹:
每段音樂適合的抖音是不一樣的。抖音可以有多種細微的變化。大提琴抖音常見的缺點是太慢及太窄。

2. 好的抖音示範:
David Finckel列舉了傳奇男中音 Fischer-Dieskau演唱舒伯特的歌曲《Du bist die Ruh》、德國男高音Fritz Wunderlich演唱貝多芬的An die ferne Geliebte》、以及Oscar Shumsky與Glenn Gould演奏的R. Strauss小提琴奏鳴曲。他們的抖音運用都非常成功而多變,使音樂富美感且動人。


3. 測量你的抖音:
用節拍器來測量抖音的速度,以一拍抖四下來說,一般的抖音約在M. M. = 80-110間。

4. 聲樂裡的抖音運用:
以節拍器測量和觀察Fischer-Dieskau演唱舒伯特的歌曲《Du bist die Ruh》片段裡的抖音變化,發現在歌曲開始的平靜樂句,他的抖音快而幅度小; 在戲劇性且有力度的部份,抖音則是慢而幅度大。影片中將歌曲以慢速播放,可清楚聽到Fischer-Dieskau的抖音幅度之大甚至達到了一個半音。


5. 抖音幅度:
不論手的大小,都要能有大幅度的抖音。手小的人必須增加小手臂的擺動,以增加抖音幅度。也可嘗試以下方法:手指接觸弦的面積越大,越容易有大幅度的抖音。手肘不要抬太高、不要用最指尖的部份來按弦,接觸面積都可增多些,而傾斜的手形也可以增加接觸面積。

6. 抖音的一致性:
前面提及的聲樂家近乎半音的抖音幅度,對大提琴來講不太適用。大約1/4音的幅度是可接受的。選定一個適當的幅度,練習每個手指能夠抖出相同的幅度和速度,用節拍器MM=70來幫助練習。每個手指因為構造、大小粗細的不同,100%一樣的抖音或許不太可能,4指較小,需要多點手臂動作來輔助; 3指指腹較大,手臂動作相對減少。練習每個把位、每個手指都能抖出相同速度和幅度的抖音。這個練習或許看似機械化,但若能熟練,對於音樂表現必定有所幫助。


熱門文章